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务员待遇 > 正文

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,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消息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十朝元老是谁吗?
  2.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,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?

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十朝元老是谁吗?

五代十国时期的官场达人冯道

五代时中国乱了八十年,所以一个国家建立的快,灭亡的也快,皇帝也换的快。

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,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消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而冯道刚好就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,先后事四姓、相六帝,五代时期,无论那个皇朝更迭都要请他去辅政,他都成了不倒翁。

每一次都能明哲保身并且稳坐皇帝之下第一把交椅,七十三岁才死,真是一位相当离奇的人物。

因此有人称他是“十朝元老”,官场不倒翁。有人骂他汉奸,有人说他无为。

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,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消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冯道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、后唐庄宗李存勖、后唐明宗李嗣源、后唐闵帝李从原、后唐末帝李从珂、后晋高祖石敬瑭、后晋出帝石重贵、辽太宗耶律德光、后汉高祖刘知远、后周太祖郭威十朝,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,是名副其实的“官场不倒翁”。

冯道虽饱读诗书,却既不是乱世中平定江山的良将,也不是帮助哪个君王治国的良臣。他虽位居高职,但是一生碌碌无为。唯一的成就就是“十朝元老”。

在古代皇权社会,能够做到“三朝元老”,已经是非常难得,然而中国历史上竟然有一位“十朝元老”,他就是五代冯道,先后历仕后唐、后晋(契丹)、后汉、后周四朝十君,拜相二十余年,人称“官场不倒翁”!

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,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消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冯道是如何取得这个中国古代史独一无二的地位?

冯道为官几十载,一直严于律己,堪称古代清官典范。不管皇帝怎么变,他都是兢兢业业,累死累活的发展生产;他眼光睿智,关键时刻出谋划策,往往一语中的。

新旧《五代史》对冯道都是不吝嘉言。王安石、苏辙、石介、晁补等人都对冯道屡有推崇。富文忠(富弼)论道之为人曰:“此孟子所谓大人也。”王荆公(王安石)论冯道能屈身安人,如诸佛菩萨之行,唐介曰:“道为宰相,使天下易四姓,身事十一主,谓为纯臣乎?”安石曰:“伊尹五就汤、五就桀,正在安人而已。”介曰:“有伊尹之志则可。”荆公变色。

冯道自称“长乐老人”,可说性情宽厚,淡泊名利。有两个故事可以看出他的好心态。

第一个故事说,后晋时有人牵驴入市,在驴脸挂着一个牌子,上面写着“冯道”二个字。亲信禀告冯道,他毫不动怒,只淡淡说:“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,这可能是有人在为驴找寻失主,有什么奇怪的?”

第二个故事说,后唐时工部侍郎任赞曾经背地里嘲笑冯道:“冯道如果走得急了,准要从他身上掉下一本《兔园册》来。”《兔园册》是当时私塾教学童的课本,内容肤浅,常受士大夫轻视,任赞此举显然是说冯道学识浅薄。冯道得知此事,并未生气,只是把任赞召来,对他说:“《兔园册》是著名儒者编撰,内容丰富,并非浅薄之作。现在的读书人,只知道用俏丽词句的科举文场,来图谋功名利禄,那才是真正的浅薄!”任赞听了惭愧不已。

“万里江山万里尘, 一朝天子一朝臣”,在我国古代王朝更迭、帝皇换代这是常有的事,伴随着新皇上位,朝野上下势必要经历一场大换血,原来老皇帝的臣子没几个可以继续留在朝堂之上的。不过历史上总有例外,五代十国的冯道就是那个例外。

冯道生于皇权更迭最频繁的五代十国,冯道却能在换皇帝如流水的年代里一直身居高位,在七十余年有限的生命里,见证了四个王朝的覆灭,先后侍奉十位皇帝,是真正意义上的“十朝元老”!

早年的冯道本是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的佐治官吏,但因冯道劝说刘守光讨伐定州而被关进了大牢,后来刘守光战败,冯道投入李存勖麾下。从最小的巡官开始做起,又因冯道写了一手好文章被张成业看上提拔从事,接着升任太原掌书记,公元923年冯道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翰林学士,没多久有升为户部侍郎。然后便一直担任户部侍郎直到自己父亲去世,冯道只能辞去官职为父亲守丧。

926年,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后,召冯道回京任兵部侍郎,没多久又升任他为中书侍郎、刑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这个时候冯道可以说是几乎相当于当朝宰相。

唐明宗李嗣源死后,李从厚继位,不过这个李从厚也是个梗,听信权臣自己跑去征讨潞王李从珂,结果被反杀了。

934年,李从珂继位,冯道被贬去同洲担任节度使。仅过了一年又被召回担任司空的闲职。

936年,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后晋,石敬瑭敬重冯道德高望重任命他为宰相。在冯道出使契丹后,石敬瑭更加信任他并将许多国家大事都交给冯道管理并封为鲁国公。

944年,冯道支持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继位,就这样冯道的地位就更高了,任太尉加封为燕国公,只是没过多久就被石重贵外放镇守同洲。三年后,契丹南下后晋覆灭,冯道也在契丹的挟持下来到了镇州。

948年,趁契丹方面耶律德光病故,后汉高祖刘天远趁机收复镇州,并迎冯道为太师。

刘天远去世后,冯道辅佐刘承佑,后大将郭威反叛后汉建立后周。冯道因受郭威及养子周世宗柴荣尊敬,此后便一直担任太师一职,直到960年冯道病逝,柴荣追封冯道为尚书令、瀛王,谥文懿。

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十朝元老是五代十国的冯道

一般在封建王朝里,能够做到“三朝元老”已经很稀少,如果按照一般道理,十朝元老那不得经历了一个王朝大半个时间,活了一百岁以上才能实现,可是这个十朝元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朝元老,它的历史背景有着特殊

五代十国堪称乱到最折腾的一个!短短五十三年,光是中原,就陆续更迭了五个***,走马灯似的轮换了十五个皇帝,平均每三年半,就有新人过把皇帝瘾,战乱更如家常便饭

而冯道在那个时代被公认为圣人,历经的十朝分别是四个朝代、十位皇帝,按照先后顺位为:后唐庄宗、后唐明宗、后唐闵帝、后唐末帝、后晋高祖、后晋出帝、后汉高祖、后汉隐帝、后周太祖、后周世宗十位皇帝,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,并且在这十位皇帝手下始终担任丞相、三公、三师之位

冯道出生于普通的耕读之家,因为从小勤奋好学,而且善于作文,这让他有了入仕的资本。后人对于冯道的评价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十分严重,有人称冯道是“不知廉耻”、“奸臣之尤”,但也有人把冯道当做是“圣贤”

而事实上,五代本就是一个军阀割据,群雄并起的时代。后唐、后晋、后周,朝代与皇帝不断更迭,在这样的乱世当中要求读书人守节本就是强人所难。更何况冯道的一生并非全是不堪,不管是侍奉中原王朝,还是侍奉契丹人,冯道都一直在维护百姓,举荐贤才。

在冯道的时代,不管是文人还是百姓,对他都十分尊崇,就连北宋第一任宰相范质都称赞他说:“厚德稽古, 宏才伟量, 虽朝代迁贸, 人无间言, 屹若巨山, 不可转也。”足以可见冯道在士林当中的地位。冯道可能不是一位君子,但他却是在那个乱世当中,百姓和国家都需要的官员,这样的官员太多,是民族之耻,但若是这样的官员一个都没有,亦是百姓之难。

包拯海瑞谁官大,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?

包拯,宋朝人;海瑞,明朝人。

不是一个朝代的人相比,貌似有关公战秦琼之嫌,不过官职有品级,尚能勉强一比。

包拯号称“包青天”,在历史和民间都是大名鼎鼎。

包拯是进士出身,最为人熟知的官职是权知开封府,但这并非他的最高官职。因为铁面无私,直言敢谏,包拯在权知开封府后,先后任权御史中丞、权三司使、三司使、枢密副使等职,最终突发疾病在枢密副使任上去世,死后追赠礼部尚书。

北宋实行文武制衡,以枢密院分割政事堂的职权,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,最高长官叫枢密使,与宰相对掌文武大权,枢密使的地位略低于宰相,但两者互不隶属,相互牵制。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二把手,地位仅次于枢密使,也略次于参知政事(副宰相),品级为正二品。

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“***副***+国防部副部长”,副国级干部

海瑞跟包拯一样,是著名的“青天大老爷”,但他只是一个举人出身,脾气古怪,不讨人喜欢,因此仕途坎坷,长期在地方州、县沉沦,后来才不断升迁,最终慢慢攀升到南京右佥都御史,并死在任上。

明朝实行两京制,由于朱元璋最初是定都在南京,朱棣登基后才将都城迁往北京,所以南京的地位仍十分重要,南京仍保留一套和北京一样的官僚机构,其中就包括都察院。

明代的都察院属于监察机关,职能与前朝的御史台相同,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国家监委。都察院的最高长官是左、右都御史,共2人,都是正二品,与六部尚书品级相同;次长官是左、右副都御史,共2人,都是正三品;再次是左、右佥都御史,共4人,都是正四品。

左、右佥都御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常委、国家监委委员,副部级干部。

包拯一生担任的官职很多,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就是枢密副使,死后追赠礼部尚书。枢密副使,按现在体制就是***副***,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(兼文化部)部长。宋代是文官管理武将,所以不必怀疑包拯这个文官怎么能当***副***。

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清官直臣,其最后也是最大一个官职是右佥都御史,死后获赠太子太保。都察院右佥都御史,相当于中纪委委员。但是死后追赠的太子太保,虽然是荣誉,但是应该是相当高的。仅次于太师/太傅/太保,也称三孤之一。

如果按实际担任的职务来看,包拯要高,枢密副使相当于***副***。但是死后的荣誉加衔海瑞为高。

包拯(公元999-1062年),字希仁,庐州府合肥(今肥东县)人。他28岁中进士,曾先后任天长、端州、赢州、扬州、庐州、池州、开封等地知县、知府,出使过契丹,还在刑部、兵部任过职,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、转运使、三司使,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、谏议大夫,最后做到枢密副使,成为朝廷的宰辅。

宋朝时,在宰相之下又分设参知政事、三司使、枢密使,其中枢密使是军事机构,故枢密副使是掌管军事方面事务的中央官员。宋朝的“枢密院”,是掌管军事的参谋机构,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,相当于参谋总长。包拯是几品官?枢密副使即副总长。应该从一品官员。

开封府伊,按现在的官职比较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。开封在当时是宋朝的帝都。包拯能做的开封府的一把手,其实比当时的一省封疆大吏官职还要稍高一点。和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比***要高一点是一样的。大家都知道包拯手里有三把铡刀,最具权威的就是龙头铡上铡皇亲国戚及皇氏宗亲。下铡在朝***,等于包拯同时兼任着都察院一职。这个官职有点像今天的中纪委副书记。和最高检副检察长。如果按照今天的官职来推演。北京市委书记兼中纪委副职属于副国级国家干部,入围中央委员这是肯定的。

海瑞(1514-1587),明代著名政治家。海南琼山人,字汝贤,自号刚峰。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,博学多才,嘉靖二十八年(1550年)中举。初任福建南平教渝,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,推行清丈、平赋税,并屡平冤***错案,打击贪官污吏,深得民心。嘉靖四十一年(1562),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诸暨知县;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,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,生活奢华,不理朝政等弊端,遭迫害入狱。世宗死后获释。隆庆三年(1569年)调升右佥都御史,他一如既往,惩治贪官,打击豪强,疏浚河道,修筑水利工程,并推行一条鞭法,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,遂有“海青天”之誉。后被排挤,革职闲居16年。万历十三年(1585年),重被起用,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、南京右佥都御史,力主严惩贪官污吏,禁止循私受贿,两年后病死于南京。

海瑞右佥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委副书记,但当时只是给他挂个虚衔,没有实权,***不给实权是怕海瑞不知深浅,乱查处官吏,容易引起官场动荡,动摇国本。

这样算来还是包拯的官大。

包拯、海瑞都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廉吏,他们一心为国为民,不畏权贵,为民做主,一生刚正不阿,因此一个被称为“包青天”,另一个则被称为“海青天”。

那作为相隔百年的青天大老爷,包拯与海瑞到底谁担任的官职更大呢?

包拯

包拯生前官至枢密副使,正二品。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副长官,协助枢密使执掌宋朝军令,《宋史.职官志》载:“枢密使,佐天子执兵政,而同知、副使、签书为之贰”。



枢密院是北宋最高的军事机构,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,号为“二府”,枢密院为“枢府”。宋太祖赵匡胤置枢密院的目的如宋末历史学家马端临所说“枢密院官虽曰掌兵,亦未尝不兼任宰相之事”,就是为分相权,因此北宋初期枢密院的权力非常大。

“佐天子执兵政”,这就是枢密院。《宋史.职官志》载:“宋承唐制,抑又甚焉。三师、三公不常置,宰相不专任三***官,尚书、门下并列于外,又别置中书禁中,是为政事堂,与枢密对掌大政”。宋初枢密院下设兵、吏、户、礼等四房,分掌军国机务、兵防、边备、戎马之政令,同时若得皇帝的批准,枢密院还有调兵之权。当然宋初,枢密院并没有统兵的权力,如禁军,有统兵之权的是殿前都指挥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等三衙,而枢密院只有调发禁军的权力,正所谓枢密使有发兵之权,而无统兵之重;三衙有统兵之重,而无发兵之权。



简单的说“枢密副使”就是宰相之职,他是宋初全国军令的执掌者之一,与参知政事、门下侍郎、中书侍郎、尚书左丞等统称为“执政官”,可谓是宋初权势最为显赫的一个官职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开封公务员闲职待遇最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