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松滋公务员待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松滋公务员待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看到题目 ,想起了过去我们家的一个老邻居 ,赵大娘 ,今天想起来 只能当笑话说 ;
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我们家算经济条件好一点的 ,其实赵大娘 人也不坏,性格开朗 ,就是喜欢赚小便宜 ,《赵大娘吸烟 》,每天起床后 到我们家转一圈 ,我们习惯给她点上一颗烟,久而久之 她养成了习惯 ,每次来我家的目的,就是奔着抽颗烟来的 。
还有更好笑的 ,有几次炒菜坐上锅 跑到我们家来借油 ,说是忘了买油,还有下雨天跑到我们家借自行车 ,说他们家的自行车刚刚擦洗过 。
现在想起来 倒是怀念那个年代 ,共同住在一个大杂院里 ,每个家庭之间没有什么隐私 ,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比较单纯 ,就是赵大娘这种性格的人, 喜欢赚小便宜 ,也表现的那么直接 。
时过境迁 ,几十年后的今天 ,家家都关起门 朝天过了 ,我们在这小区买房四年半了 ,隔壁住的什么人 ,姓什么叫什么 根本不知道 ,更何况有什么交往 [捂脸]
我记得
我今年79岁,大约3~4岁记事。
1946年春天至1948年春天,我们家住在佳木斯松花江北岸的莲江口,我和比我大2岁的刘某一起上江边玩沙子,玩水。他是我记事最早的邻居。
我们两家一起“下放”到万庆村,一起土改定的贫农成份,一起上学。后来我们先后到了佳木斯。76年的老邻居,来往不断。
1948年到了万庆村,东院孙某,1998年我知道他在佳木斯给他侄子啤酒批发部烧锅炉,1年见几次面,直到2006年他病故,后又和他弟弟来往。
西屋是老苏家,老苏头定富农成份。过年苏大哥早早给我父母拜年。1989年分别30余年苏大哥找到我单位,我把他领进我家。他说要回汤原县黑金河乡红兴村,我给拿的班车钱。
在万庆上学最好的同学张某,前后院住的邻居。早晨一起上学,放学一起上他家。1967年我在部队时,他把四妹介绍于我,1969年结婚。我们都住佳木斯,邻居+同学+亲戚,这关系老铁了。
我19岁参军前鹤岗的老邻居吕大哥,他家的几个孩子我母亲义务看管。我父亲75年病故,我小妹82年结婚前这7年,我母亲晚上犯病了。鹤岗的哥哥,二个妹妹离的远,我住佳木斯。我老妹妹敲敲墙,吕大哥就过来了,用自行车驮着我母亲上医院。前几年我哥哥住院我回鹤岗,听说吕大哥也住同一医院,我赶紧买水果看望吕大哥。
我转业后1***3年5月住日军留下的土楼“小白楼”。北屋邻居煤烟中毒,我老伴招呼把他一家叫醒。贾大嫂在院里义务照看我的孩子,老肖家买了电视机我上他家看电视,老肖帮我改屋搭炕。
1989年张家我们一起从小白楼搬至“红眼楼”,又处邻居。尽管他家搬到新府苑,最近这几年2次邀我们到他家做客招待我们就餐,是49年的老邻居。
我小时候,隔壁有个嫂嫂,对我那是真的好,我长大后离开家乡,每次回去,嫂嫂都会让我去她家吃饭,我如果不去,嫂嫂就会把做好的饭端给我吃。可惜,嫂嫂在七八年前去世了。唉!
记得一个女邻居,很漂亮,从农村嫁到镇上富裕人家,却常常被家暴,后来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了。发财后回来闹离婚。
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,上小学四年级时从家里搬到镇上做生意,我们也跟着去了。租得别人家的房子住。那时隔壁有一片瓦房,虽然房子不怎么样,但是人家是镇上人,有镇上户口。房子是自己的,不用花钱租。
那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,虽然镇上的房子一年租金也不了多少钱。但是我们还是很羡慕镇上的人。觉得他们天生就是镇上的,比我们租房子住的条件更好。
隔壁家是开副食店的,家里有三个人,老两口和一个儿子,一家三人都不多话,住了一两年都感觉不到他们家的存在。
直到娶妻后他们家才热闹了起来。结婚那天我们带人去围观,新娘穿着一身红色的衣裤安静地坐在床上。一张瓜子脸真是让人觉得惊为天人,在我们那镇上怕是没人能比她更漂亮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松滋公务员待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松滋公务员待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lpkw.com/post/29801.html